真实案例学反诈 随着反诈宣传的不断深入,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也在不断翻新,但不外乎“旧酒瓶装新酒”,只要群众抓住各类电信网络诈骗的特点,不要被它们百变的“外衣”所迷惑,就一定能够在遭遇诈骗时做到“百毒不侵”。 “平安伊金霍洛”微信公众号盘点近期发生在伊旗的真实案例,透过现象看本质,认清电信网络诈骗的真面目。
真实案例
冒充公检法类诈骗
2024年8月27日,伊旗公安局刑事侦查大队接到辖区群众高女士报警称:其被冒充公安人员诈骗33000元。
原来,高女士接到到自称是鄂尔多斯市公安局民警视频电话,对方恐吓、诱导高女士下载了一款名为“Webex”的屏幕共享软件,根据诈骗分子一步步指挥提示,高女士远程共享了自己的屏幕,在对方的的指引下打开微信、支付宝、招商银行、工商银行查看余额,后卡内33000元被转出才发现被骗,遂报警。
目前,案件正在全力侦办中。 一套路解析
冒充公检法诈骗,指的是骗子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机关工作人员,以涉嫌犯罪、冻结资产等为由,恐吓受害人转账汇款或提供个人信息,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二套路流程
第一步, 诈骗分子假装公检法机关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涉案,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
第二步, 通过视频通话,展示虚假办公环境、工作服等,获取受害人信任。
第三步,要求受害人下载有共享屏幕功能的APP,查看微信、支付宝、银行卡余额。
第四步,通过APP屏幕共享窃取卡号、密码,盗刷所有资金。 三警方提示
公检法人员绝对不会通过电话通知你已涉案或要求将钱款转移到其他账户,更不会让你上网浏览自己的通缉令或者逮捕令,或者将此类材料邮寄到个人手中。凡通过电话、短信等要求进行转账、汇款操作的,都是诈骗,切记不相信、不转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