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有不法分子利用,健康码信息变更、核酸检测结果,发送虚假短信或是拨打仿冒电话进行诈骗,常见的诈骗手段及防骗指南,快快收藏~
1、谎称核酸检测异常
不法分子冒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发短信或打电话称群众核酸检测异常,需点击相关链接进行操作查阅,引诱群众点击诈骗链接,填写银行账户等个人信息,导致受害人银行账户资金被转走。
警方提示:进行核酸检测后未出结果,如果收到混检阳性的短信,不要点击附带链接,直接再做一次核酸检测。
2、推销所谓“特效药”
不法分子假冒政府、药物研究(医疗)机构等工作人员,以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等方式进行推销,谎称有防疫“特效药”,诱导受害者前往“钓鱼链接”购买,从而获取个人银行信息盗取余额。
警方提示:如需购买防疫药品等物资,一定要通过医院、药店等正规渠道购买。
3、谎称领取“居家隔离补贴”
骗子冒充公司人事、财务人员或通过邮箱向员工群发邮件,称现根据国家政策发放“居家隔离补贴”,需及时扫码登记领取,将被害人引流至“钓鱼网站”后盗刷其银行卡。
警方提示:政府部门目前并未设立任何居家隔离补贴,如果收到此类短信,一定是诈骗。
4、谎称投资疫苗研发
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一直是较为高发的诈骗类型。前期小额投入可以提现,后期诱骗市民加大投资金额。疫情期间,诈骗分子借“疫苗研发”“防疫物资生产”等名义,制作虚假投资理财类平台,以高额回报诱骗市民进行投资,从而实施诈骗。
警方提示:投资理财须谨慎,对于来历不明的投资理财类平台一定多加警惕。未在正规应用商场上架的APP,频繁更换收款账户,利率明显高于合理区间的,都是诈骗。网络上的“投资专家”,网恋对象推荐投资理财的,都是诈骗。
|